梁园区孙福集乡:黄河故道奏响乡村“振兴曲”

七月的黄河故道,天蓝水清,花红柳绿,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商丘市梁园区孙福集乡就坐落在这古老而又美丽的故道上,北依老河,南看故堤,每个村落都有着曲折离奇的黄河故事。

 

 

聆听着黄河故事,历经了百年沧桑,而今,孙福集大踏步行进在黄河文化与现代文明深深交融的时代坐标上,以故道人独有的秉性和坚韧创造出人间奇迹——古村落荡漾新风尚,新农村展现俏容颜,犹如芙蓉出水,一改百年旧貌,全方位脱胎换骨,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新时代的美丽乡镇傲然挺立。

 

孙福集一万亩水面眼下已是国家湿地公园,田八庄村就在公园里。

 

在村庄与水面不到200米的水泥路两侧,四个凉亭古色古香屹立两旁,正值酷暑盛夏,几个村民坐在凉亭下聊天,爽朗的笑声时高时低,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荡漾开去。停下这条路向南贯通整个村庄,向北通达万亩荷塘,一早一晚,田八庄村民赶着洁白的羊群从这里往返。

 

走进田八庄,一幅优美的画卷映入眼帘,笔直的街道绿树成荫,统一规划的洁白墙面上绘制着富有时代气息的“田园风光”,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环街一周,可谓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孙福集乡宣传统战委员李鹏告诉记者,田八庄村是今年全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中实施“8+3”闭合圈上的一个点,今年年初以来,乡党委、政府站位全区大局,精心谋划建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焦“净绿亮美”压茬推进,先后铺修了“三纵两横”5条村道,栽植花木2000多株,安装路灯100多盏,高质量提升改造了文化广场,确保了全区闭合圈上的这个点出彩亮丽。

 

复制田八庄模式,在全乡大力推广,从春暖花开到酷暑盛夏,孙福集乡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花,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打造了诸如田八庄、赵楼、小吴屯等村庄为典型的一批“四美乡村”。

 

据悉,半年多来,该乡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结合实际务实拼搏,打出“组合拳”,用心血和汗水换来村庄的美丽,换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实施净化工程。为切实解决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他们组织人员、机械、车辆进行地毯式排查清扫,对村边、路边、沟边、坑边的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建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不留死角。同时安排保洁人员、志愿者每天对村内主次道路、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消毒,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出动劳动力1万多人次,机械86台,清理新旧垃圾、杂物、秸秆、粪堆等3.3万方,拆除残垣断壁31处,整治出店经营60处。

 

实施绿化工程。开春以来,各村把植树造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及早规划,在全乡着力打造一条重点街道、一个闭合圈,栽种百日红2000余棵、海棠1500棵、红叶石楠1000余棵、银杏500棵、冬青树2000余棵,桂花树600余棵,杨树20000余棵。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村庄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桃林怀抱着秀丽的村庄,几乎一夜之间,村村寨寨换了个模样,家家户户披上了新装。

 

实施亮化工程。为保障村民夜晚出行方便安全,孙福集乡在集镇区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对各村内的路灯逐一排查,对存在故障的路灯进行管护维修,无法维修的重新更换,切实做好亮化工作。所有村庄都安装了路灯,消除了群众“走黑路”的空白。每当夜幕降临,俯瞰孙福集全貌,一条条街道灯光闪烁,与天上的星月遥相生辉,壮观无比。

 

该乡党委书记程旭华说:“人居环境好了,常态化保持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照标准补齐短板,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整改效果,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让美定格。孙福集乡党委、政府动员全乡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在全乡发出“我爱我家”好声音。

 

巩固“净绿亮美”成果,构建全民幸福生活线。以巩固整治成效抓手,以创建“四美乡村”全覆盖为目标,扎实推进巩固成果行动深入开展。成立30支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先锋队,通过主题党日、支部联支部、村头大喇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每周五定期开展“集镇清洁日”活动,对集镇区经营门店的占道经营、乱推乱放、乱贴乱挂等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同时,各个村庄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护花养树,清洁保洁,确保脏乱差不反弹。

 

用足用活项目资金,让游园靓起来。他们整合项目资源,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合理利用项目资金,扮靓乡村,提升集镇区品位,完善功能设施提档升级。围绕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在田八庄村精心打造了集党建、科普、游乐、文化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充分利用空地、荒地、废坑塘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集中改造,建成具有农村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型游园3个,健身广场5个,实现人居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倡导乡风文明转变,让日子好起来。他们多措并举发动党员群众,形成合力,达到党群共治的良好循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树立党员干部亮身份、践承诺、争先锋、当表率的鲜明标杆,对脱贫群众感党恩主动加入整治队伍的村民和在创建中踊跃参与的文明家庭大力表彰,在全乡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坚持全域巩固,让来之不易的美丽环境永远成为孙福集群众的骄傲。为此,他们专门制定下发了专门实施方案,细化措施,明确标准,出台奖补办法,开展周巡查、月评比活动,营造对标一流、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开新局上台阶。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中队全天候开展出店经营、乱停乱放专项整治,科学规划集会摊位150个,集会活动有序迁往农贸市场,街道拥堵彻底改善、镇区面貌焕然一新。

 

采取“四个常态化”,保障优美环境持久化,这是孙福集乡的工作特色。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常态化,二是广泛营造宣传氛围,宣传引导常态化,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考核,工作推进常态化,四是完善长效规范管理,建立机制常态化。全面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提供了坚实力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聚焦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是孙福集乡党委、政府持续发力的“新引擎”。

 

崔楼村头,眼下,万亩荷塘早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夏佳境,荷花绽放,游人如织。

 

种藕是孙福集人遵循多年的特色农业。“这些年,我们坚信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境内独有的湿地资源,开发种植优质莲藕,面积年年扩增,品种花样繁多。莲藕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劳动力转移致富,春有种藕人,夏有管藕人,冬有挖藕人,一年四季有卖藕人。”程旭华说。

 

莲藕成就了孙福集农民甜蜜的事业,孙福集莲藕以其优良的品质、独有的味道走到了大江南北。

 

山药产业多年来一直是孙福集的骄傲和自豪,因为山药,孙福集名声大噪,这几年,因为山药种植不能重茬,面积逐步萎缩,孙福集群众创新发展思路,走出去租地经营,在民权县、周口西华县、山东曹县等地都有孙福集的山药种植基地。还是因为山药,孙福集境内建设大大小小冷库200多座,拥有山药经纪人100多人,运输车辆300多台。

 

 

“一年八熟”的小青菜成为这两年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乡小青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小青菜生产短平快,一年成熟八茬,价钱不高产量高,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今年4月,该乡朱大楼村党支部书记黄洪杰联合几名村支书和菜农,把满满两卡车的小青菜送往疫情严重的地区无偿捐赠,孙福集小青菜走向了报纸和电视。

 

 

文章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周香慧

首页    文化振兴    梁园区孙福集乡:黄河故道奏响乡村“振兴曲”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