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驿站”送来乡村振兴“金钥匙”

“大家排好队,今年的土地流转费都取出来啦,一亩租金从500元涨到了800元,比以前多了不少……”6月7日一大早,濮阳县鲁河镇刘坊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村民排起了长队,刘坊村党支部书记高素珍开始给村民“发钱”。

 

地还是那些地,地上还是种粮食,刘坊村的村民咋实现增收?鲁河镇在探索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做出大胆尝试——创建“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探索“土地驿站”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开展统一对接订单、种植方案、农机调配、生资供应、粮食销售。

 

“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是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普遍困惑。”鲁河镇党委书记田志鹏介绍,再加上农村土地耕作分散,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种地形不成规模效益,农民增收和解决种粮问题成了不好协调的矛盾。

 

“2020年,镇里牵头与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洽谈化肥‘团购团销’,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有经营主体与其签订协议的瓶颈,便萌生了成立乡镇级经营主体的想法。”田志鹏表示。

 

鲁河镇以清产核资核出的100亩土地作为集体资产,注册成立了我省第一家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其下辖的47个行政村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股东,群众以土地流转或托管、机械、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创建了“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何为“土地驿站”?根据地理位置、土地肥沃程度、升值潜力等因素,由联合社对农户的土地确定一个合理的流转价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土地驿站”进行储备,达到一定储备规模后成方划片,在统一调配的基础上,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或承包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使用,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经营,促进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种一亩小麦,种子、化肥、机收等大概需要投资400元,‘土地驿站’统一经营(统一采购、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后,每亩节约生产支出100多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也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田志鹏表示。

 

截至目前,通过“土地驿站”储备、流转土地2.5万亩,为引进现代产业发展项目奠定了基础,2021年濮阳县5.4万亩的绿色优质小麦项目,鲁河镇获批2.2万亩。

 

“看到了镇里公布的数据,俺都不敢相信,不仅是土地承包金提高了,加上分红,每年能增加群众收入1800万元以上,解放劳动力1万人。俺村的582亩地从今年开始由村合作社自主经营,俺们要把利润都留在村里。”鲁河镇前巴河村党支部书记巴群林笑着说。

 

濮阳县鲁河镇:土地“零存整取” 农资“统购统销”

 

“去年,我们探索多样化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木耳棚16座、蚂蚱棚50座;依托镇联合社,统购统销化肥100吨、种子30吨,通过‘土地驿站’,顺利创建首个500亩党员干部示范方,村集体收入一跃冲上15万元大关。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项目,持续推进‘土地驿站’,创建第二个500亩示范方,扩大木耳种植基地规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后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30万元大关。”3月5日,濮阳县鲁河镇后杜堌村党支部书记孙来盟说。

 

近年来,鲁河镇以股份制合作社为切入点,围绕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下足了功夫,并取得显著成效。鲁河镇朱家庄村毛豆种植、后杜堌村木耳种植、西巴河村化肥团购等村集体项目先行先试。

 

在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鲁河镇注册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全镇47个行政村以集体资产为资本,以持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为社员,分别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群众以土地流转或托管、机械、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创建了“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3年前,鲁河镇组建了机械化服务、土地托管及流转、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农产品供销、劳动力输出、养殖、金融等八个专业服务团队,大胆尝试农资“统购统销”,推行优质麦“订单种植”,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群众团购化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1年,鲁河镇把土地流转、托管作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产出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举措大力推进,并创新推广“土地驿站”模式流转、储备土地。

 

由镇政府、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地理位置、土地肥沃程度、升值潜力等因素,对农户的土地确定一个合理的流转价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将土地进入“土地驿站”进行储备,达到一定储备规模后成方连片,在统一调配的基础上,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或承包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使用,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促进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鲁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6月份推广‘土地驿站’模式以来,建立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目前全镇已有5万余亩土地纳入‘土地驿站’进行储备、流转,实现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双增的局面。”

 

濮阳县鲁河镇:花海种下振兴梦 花香溢满致富路

 

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微风拂过,玫瑰飘香。沿着花香小路向深处漫溯,道旁花团锦簇,阵阵花香迎面袭来,充满着诗情画意。柳暗花明之处,就藏着鲁河镇西白楼村芳香四溢的“致富经”。

 

濮阳县鲁河镇西白楼村位于鲁河镇东北部,这里土地优沃、地势平坦、水源充沛,非常适合花卉的种植和培育。“这片玫瑰花海一到五月底就会开的姹紫嫣红,好看嘞很,给村里带来靓丽风景的同时,我们村离增收致富又近了一步”,“致富带头人”孔宏江嘴角绽放着藏不住的笑容,沿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一排排玫瑰花丛整整齐齐、郁郁葱葱,自由生长,花骨朵和绿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片绿色和红色的海洋,花丛间数十个花农正在如火如荼地采摘含苞待放的花蕊,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

 

据了解,鲁河镇西白楼玫瑰种植基地目前占地30余亩,投资10万元,主要种植玫瑰“丰花1号”,玫瑰花蕊烘干可用于制作玫瑰花茶、玫瑰饼、玫瑰酱、玫瑰酒,也可深加工提炼玫瑰精油,玫瑰花蕊采摘后点对点统一供应至专业加工厂,由于玫瑰用途多、销路广,吸纳并带动了本村及周边100余人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鲁河镇积极探索创新高效发展模式,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和“土地驿站”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不断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全镇累计投资350万元,储备土地2.5万余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0余个,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7个,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7.5万元。

 

下一步,鲁河镇将继续依托玫瑰花种植项目,大力发展完善玫瑰花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既美了乡村又富了农民,以产业振兴为强力引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濮阳市成立首家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探索出统筹协调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镇联合社”盘活集体经济

 

2020年年底,濮阳市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997个,其中村级2995个、组级1个、乡镇级1个,全部进行登记赋码并领取登记证书。

 

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作为濮阳市唯一一个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探索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4月12日,记者就鲁河镇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探访。

 

开先河依托集体资产成立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第一次团购化肥的时候,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卖的化肥比市场便宜20块钱,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鲁河镇西巴河村村民鲁改菊说起2020年3月在西巴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购买化肥的情景第一印象就是担心化肥有质量问题。

 

“咱村团购化肥是镇里提出的‘团购团销’新方法,在咱村率先试行,以村集体的名义去谈价格,才把110元一袋的化肥以90元每袋的价格卖给村民。”西巴河村党支部书记巴瑞选和村民解释时说。

 

去年,鲁河镇在开展西巴河村化肥团购等村级集体项目取得了成效后,谋划由鲁河镇牵头与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洽谈化肥“团购团销”,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有经营主体与其签订协议的瓶颈,便萌生了成立乡镇级经营主体的想法。

 

“鲁河镇党委、镇政府要成立乡镇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意向确定后,我就着手于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先后多次咨询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给出的答复是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镇里必须有集体资产。”鲁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总经理屠春光说。

 

在当时,鲁河镇成立乡镇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对于濮阳县乃至濮阳市来说都是开先河之举。鲁河镇以清产核资出的100亩土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成员界定、股权量化、登记赋码等程序,注册成立了濮阳市第一家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其下辖的47个行政村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

 

“镇联合社”为农业生产节成本增效益

 

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正式注册成立后,在全镇举起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旗帜。采取“镇联合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发动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或托管、机械、资金等方式入股,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镇联合社以全镇7.02万亩耕地为条件,与化肥企业——河南省“心连心”化工集团签订协议,以低于市场价格统一购买化肥。化肥市场价每袋110元,联合社购买82元,以每袋90元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配给群众使用,其中差价8元,按照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购买量核算为集体收入。2020年“三夏”和“三秋”,镇联合社统一购买化肥722吨,获得村集体增收17.5万元,为群众节约成本21.6万元。在农业生产方面,今年春季,镇联合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福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收获时由镇联合社联系收购商,以每斤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收购,获利的30%归专业合作社、20%归村股份经济合作社、50%归农民。镇联合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生产协议,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和垫付生产成本,在收获时与农户结算。农户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小麦收购协议,保证农户在小麦收获后统一对外销售。

 

虽然价格上有了优惠,但在推广优质小麦种植初期,进展并不是很顺利,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逐村召开村民大会,给群众算出从种植到收获的“明白账”,优质小麦的种植推广才在全镇顺利展开。截至目前,鲁河镇种植优质小麦2万亩。

 

“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成立,对全镇推进‘团购团销’化肥、优质小麦推广等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鲁河镇副镇长王凤华说。

 

今年,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鼓励群众流转土地、托管土地的方式,将一块块土地“拼接”起来,连块成片形成规模。面对不想流转的群众,镇里积极协调,把地调换到边沿。如果不想调整,要按照镇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由鲁河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鲁河镇共有耕地7万多亩,目前已经实现规模经营5.5万亩,其中70%为土地托管,30%为土地流转。

 

“村级集体经济的规模是有限的,比起乡镇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生产成本较高、农民收入低。土地形成规模以后,种植成本大大降低,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收购,运用机械化设备,为群众增收节支。同时,可以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运教说。

 

为了更好地做好全镇统一经营服务,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牵头成立机械化服务、土地托管及流转服务、养殖专业服务等八个专业服务团队。整合百余台农业机械、组建机械化耕作专班、成立农业实用技术服务队伍;选聘7名大学生,专职服务推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运作;聘请文艺队,编写文艺节目,逐村宣讲土地流转和托管、乡村振兴等工作,全力推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各项工作的运转。

 

增强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鲁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成立为盘活全镇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拓宽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渠道,朝着‘高效生态’的发展方向探索前行。今年随着土地流转和托管工作的开展,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园区项目相继落地鲁河镇,为今后鲁河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增添动能。鲁河镇将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力争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发展。”鲁河镇党委书记刘树月说,截至2020年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全镇47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00%,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8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个。

 

省农业农村厅集体经济指导处处长荣姣凤表示,鲁河镇作为农业大镇,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依托集体资产成立联合社,联合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探索出依靠统一社会化服务,统筹协调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达到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多重效果,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马鹏宇

责任编辑:王四典

首页    产业振兴    “土地驿站”送来乡村振兴“金钥匙”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