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香辣甜”主旋律 弹奏“富美兴”主基调

 

盛夏时节,朗陵大地到处都是色彩斑斓,一片生机盎然。骄阳的炙烤,挡不住王班庄村群众忙碌的身影。

 

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各种果蔬盛产的最佳时节。确山县任店镇王班庄村种植的豆角、辣椒、西瓜等果蔬“走南闯北”摆在了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成为大江南北万千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烹调美味的“主角”之一。

 

走进王班庄村果蔬种植基地,盛产的“青龙9号”豆角、“航椒8号”辣椒、“8424麒麟”西瓜等果蔬新品晶莹剔透、绿色清新,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出乡村美丽新画卷。

 

“绿色为媒” 找准致富“金钥匙”

 

“与往年肩挑背扛市场叫卖不同,今年我们村种植合作社生产的豆角、辣椒、西瓜产品经过严格的精选、冷储、加工、包装后进军深圳、香港等市场,利润是本地消费市场的5倍以上。”确山县立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赫立士在生产车间前的烈日下大汗淋漓,仍然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豆角产品出库装车。

 

赫立士是王班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铮铮汉子,往年在外打工吃过不少苦,做过摩托车销售,经营过水泥加工厂。他在外经商创业多年,回到家乡发现本地群众虽然有着优良传统的种养习惯和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但是始终普遍存在“小农意识”,没有找到一个更为稳妥的产业发展路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依然较为缓慢。

 

“如何能够找到一个既立足本乡本土,又能够持续稳定增收的好产业、好路子、好钥匙才是关键。”每次回乡,他看到乡亲们家家户户都有个自种小菜园,种类繁多、产品丰富,最主要的是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纯绿色安全,深受城市市民的由衷喜爱。

 

“自己种植的绿色农产品,吃不完就带到城镇叫卖,甚至有的卖不掉的话就烂在了地里,真是可惜,群众抱着个‘金饭碗’却为脱贫致富发愁。”这是他最深的感触。

 

他坚信“土能生金”的硬道理,在外创业的同时,东奔西跑多个省市进行考察调研,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特色种植资料。

 

确山县立士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注册成立。赫立士放弃在外创立的一片新天地,下定决心返乡自筹资金260多万元“开垦”家乡另一片“沃土”。当年,他就以每亩每年700元的租金,优先流转王班庄村及附近村庄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众的300多亩土地,带头试种豆角、辣椒、西瓜等新品名品果蔬产品。在豆角、辣椒、西瓜的种植全过程,优先安置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务工。起垄、种苗、浇水、施肥,乃至后期的采收、精选、包装,都是聘请本村和附近的劳动力参与其中,多的时候达200多人。每人每天几十元、上百元的务工收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订单为基” 转变发展“新思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制胜法宝”。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赫立士就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提出支持申请,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用地和仓储加工车间等项目。于是,规划用地、建设车间、购买设备、组织用工以及岗前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按部就班水到渠成。

 

短短5年的时间,立士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了近1000万元的基础项目资金投入,配套了一台价值上百万元的“智能灌溉全自动一体机”,150多亩豆角、120多亩辣椒、200多亩西瓜长势喜人,每天几十人的闲散劳动力务工顾家“两不误”。同时,附近各家各户种植的绿色蔬果也纷纷运到赫立士的仓储车间,等待着打包向外运输。每年的年初,合作社就与深圳、香港等大市场签订了3500万元的订单任务,合作社年纯利润达300多万元。

 

这几年,当地群众在尝到甜头之后,30多户群众纷纷拿出100多亩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18户群众直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自己开始订单化种植。订单的层层签订,让更多的群众吃下“定心丸”。群众看到一沓沓务工收入、一份份厚实的入股分红,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在立士合作社做包装,离家近也方便,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李楼组脱贫户张玉田说。

 

如今,走进确山县立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蔬基地,就被浓浓的果蔬香气包围着,田野里一大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豆角花、辣椒花随风摇曳。放眼望去,400余亩排列整齐的豆角架和300多亩辣椒都挂了果,3至5人合作的采摘小组在田野里顶着烈日辛勤地劳作着。

 

“他们这儿生产的豆角绿色安全、口感好、色泽佳、甜度高。”远道而来拉货的客商们纷纷点赞说道,这些称赞让王班庄村的村民听到以后喜上眉梢,笑容甜到了心底。

 

“带富为要” 鼓起群众“钱袋子”

 

今日的王班庄村,其实是确山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产业带动的一个缩影,其中的探索还不止如此。在确山县,像赫立士这样有着执着发展理念、拥有大爱大梦想的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多达1800多人,运营良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60多家,切实为撬动社会资本,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添砖加瓦”。

 

王班庄村能够从一片农用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果蔬基地,这背后的密码很简单,主要得益于该村大力实施土地流转盘活土地开启了致富模式,通过吸引更多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和社会资本采取规范化经营管理,充分盘活了土地资源、发挥了绿色传统优势、激发了村民们产业发展思维。尤其是脱贫群众生产附加值较低的土地,变“零散种植”为“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真正让广大的群众灵活参与,把利益链条拉紧拉长,切实鼓起群众“钱袋子”。

 

更加令人欣喜的不仅如此,立士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和经营运作是依托村级发展起来的,每年营业利润回馈村集体经济不低于30万元,村集体经济加上其他方面的经济收入相当可观。

 

该县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并结合确山县实际,全面确定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主动牵头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争取更多涉农项目基础性建设。同时,还加大人才投入,建立一支返乡创业和乡土人才库,全面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和壮大集体经济,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今日驻马店

责任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产业振兴    唱响“香辣甜”主旋律 弹奏“富美兴”主基调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