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厚植产业保持续 稳岗就业破疫情

今年来,南阳市坚持以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衔接资金投向散、帮扶产业发展缓、脱贫人口就业减等问题,创新开展以查资金投向促产业培育、查项目运营促联农带农、查培训就业促稳岗增收、查后续管理促效能提升为主题的“四查四促”专项行动,力保衔接资金向产业培育、稳岗就业汇聚,助推经营类帮扶项目稳产增效,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稳定消除。截止目前,全市共排查项目2781个,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56个、帮扶产业基地1580个;累计培训26万人次,帮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43万人,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9万人。

 

查资金投向,促产业培育。

 

一是紧盯资金投放,做大特色产业。通过排查整改“项目库中谋划储备的经营类帮扶项目占比、衔接资金扶持产业发展、衔接资金支持防返贫监测帮扶”等方面问题,力保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到60%以上,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花、果、药、菌、茶“五特”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打造“一县一业”片域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锚定产业集群,做强主导产业。聚焦肉食产业、粮油制品产业、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林产品产业、果蔬产业、乳制品产业、酒业产业八大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向大产业聚合,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将农户吸附在种植、养殖、加工、仓储、购销、流通服务等产业链条上。

 

三是优化帮带模式,促进群众增收。引导经营类帮扶产业项目与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利益联结实效,持续发挥联农带农增收作用,实现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能就业创业,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产业就业收入比例稳步提升。目前,全市投资9.28亿元规划建设产业项目313个,其中种植业项目203个,养殖业项目52个,加工业项目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6个,其它类项目39个。

 

查项目运营,促联农带农。

 

一是分类评定,加大帮扶促整改。通过排查整改经营类帮扶项目运营、联动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等方面问题,按照好、一般、差三个等次分类评定,将评定结果与“万人助万企”活动相结合,制定精准帮扶措施,主动上门服务,保障帮扶项目稳定运行、规范经营、提升效益。目前,共协调解决政策、资金、土地、科研、品牌培育等方面事项562件次。

 

二是对标需求,精准施策促提升。聚焦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全面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因需施策,加大项目、资金、土地、科技等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县域有特色、有活力的支柱产业,切实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目前,共下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8.85亿元,其中用于培育发展产业的资金占76.12%。

 

三是设定标准,加大奖惩促成效。以镇平县为试点,对正常运行6个月以上且达到就业带贫标准的前20名帮扶车间,按照村申报、乡镇推荐、县审核验收等程序一次性奖励带贫企业现金3万元。同时,对暗访发现停产或达不到就业带贫标准的帮扶车间,在全市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经营类帮扶项目运营情况作为年度衔接资金绩效考核重要依据,作为来年衔接资金分配重要参考。

 

查就业培训,促稳岗增收。

 

一是精准培训,育合格职业农民。通过排查整改培训、就业不精准、不匹配等方面问题,依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人口逐户摸排、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至少“一人掌握一技”,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职业农民。目前,全市累计组织技能培训2.63万人次。如:淅川县联合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淅川分校、南阳信息工程学校、楚都饭店“四大综合培训评价机构”,发挥相关行业部门职能优势,推动“电工、护林员、中药材种植员、中式烹调师”等八个工种培训评价,形成了“行业带动、机构服务、人人参与”的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氛围。目前,该县脱贫劳动力已新增技能人才293人,高技能才人29人。

 

二是多措并举,促劳动力稳岗就业。灵活采取劳务输出、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形式,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劳动力至少“一人稳岗就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实现稳岗就业人数达22.43万。

 

三是厚植优势,促创业带就业。以“万企兴万村”为载体,围绕建设千万亩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大市、千万头畜禽养殖产业大市、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千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市等“四千”目标,聚焦粮、油、菜、畜四大优势产业,按照“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产业发展思路,倾斜衔接资金,支持龙头企业负责人或回创人才把车间(基地)建在田间村头,以创业带动农户就业。目前,全市共建设帮扶车间585个,安置就业16444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5683人;建成特色帮扶产业基地1580个,带动7.8万余户脱贫群众增收。

 

查后续管理,促效能提升。

 

一是加强管理,促联农带农稳固。通过排查整改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运营管理、收益分配使用等方面问题,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谁负责”原则,加强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方案,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确保项目建成后效益持续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稳固。

 

二是优化分配,促收益效益最大化。坚持项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和维护村内小型公益设施等,规范完善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收益分配,及时对已经实施的资产收益经营类项目进行完善和调整,解决资金“一分了之、一股了之”等现象,确保村集体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双持续”。

 

三是健全机制,促帮扶作用持续发挥。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办法》,在明确各级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权属的基础上,分类设立乡村经营类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加强资产后续管理,指导乡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办法,明确管护责任人、管护报酬,确保经营类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不流失或不被侵占、持续发挥帮扶作用。目前,共有发挥联农带农效益经营类项目2742个,正在整改提升“差”评价项目39个。

 

当前,南阳市围绕深化“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成效,在第三季度延伸开展“四查四促”服务提升季活动,通过每个项目确定一名服务联络员、每月开展一次征询服务需求活动、每月做好一批服务对接活动、每月举行一次调研调度、季末召开一次总结会议“五个一”服务提升机制,征询梳理“好”项目经营主体需求、因需分类施策,确保收到企业“出卷”、部门“答卷”、社会“阅卷”、多方“满意”良好效果。截止目前,1433个“好”等次的经营类帮扶项目“一对一”全部确定了公职人员作为服务联络员,征询并解决了政策、项目、资金、土地、科研、品牌培育、培训、用工、社会服务等方面服务需求或亟需解决的烦心事、困难事1686件次。(常建平 胡志文 马作军)

 

 

责任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产业振兴    南阳市:厚植产业保持续 稳岗就业破疫情
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