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农村

本网讯(蔡光辉 王支援 王勇)8月2日,吃过午饭,河南省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民张喜玲推出她的挂有关东煮招牌的小货摊。在离家不远的一个阴凉处刚支好摊位,就有三四个年轻的小伙围上来,每人要了一碗关东煮。给他们加工好后,张喜玲说,从现在开始,能忙到晚上八九点钟,一天纯收入200多元。在郭土楼村,像张喜玲这样的出售零食的摊位有30多个。

 

 

发展乡村旅游,该村从2016年就开始了。

 

走进“家后胡同”,古色古香的篱笆院、石墨盘、马厩槽映入眼帘,流水潺潺声不绝于耳,荷叶满堂,小桥流水,江南人家也不过如此。郭土楼村还把闲弃的农家院落以村民庭院入股、外来人员资金入股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装修,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民俗院,实现“观美景、品小吃、住农家”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同时,鼓励村民打造土特产销售,针对游客的个人需求,提供有机石磨杂粮,充分调动周边村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生态鸟语林是郭土楼村近两年新打造的一个景点。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与鸟类零距离接触,体验亲手喂鸟的乐趣。受疫情影响,百鸟园严格按照扫码入园,每天将人流量控制在200人,村内的义工志愿者在门口测温入园,周末一般可盈利2000余元。村干部杨献礼介绍说,村里一年的旅游营业收入在200万元左右。

 

 

村里有个“以孝治家”大食堂,每逢周六中午,村里的年轻人都要把老人们请过去“搓一顿”,以尽孝心。

 

杨献礼说,这个“以孝治家”大食堂利用政府投资兴建的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活动场所,2017年8月开始运转,每周六为本村70岁以上以及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提供一次免费午餐,每顿四菜一汤,或水饺、面条等家常饭菜,每餐费用200元左右,工作人员全部是村里的义工义务劳动,餐费全部来自本村年轻人自愿捐款,目前还有捐款10000多元,两年也吃不完呢!

 

“孝善”文化凝聚起一村之魂。村里老人们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孝治家”就是好,不仅年轻人更懂得孝顺老人了,而且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杨献礼说,不断有村民自愿加入“以孝治家”的队伍,现在村里的义工队伍已达80余人。

 

“豫东大竹海”是郭土楼打造的一个特色种植产业。据悉,郭土楼村竹林种植面积400余亩,主要种植可以产笋的雷竹,竹笋亩产量可达4000余斤,每亩可创收8000元左右。

 

走在竹海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空气倍加清新,微风送来阵阵清凉,好似把酷热一下子阻挡在另一个世界里。杨献礼说,他刚刚跟县里的竹材市场联系好,准备出售竹子,一根5毛钱,每亩能收入4000多元。

 

村支部书记杨新文介绍说,村里打算依托“豫东大竹海”,打造竹林民宿、竹林水系,建设“豫东生态康养基地”,将农文旅进一步的融合发展,迈开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责任编辑:王四典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商丘    虞城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农村
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