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香飘苇园村
“俺想把艾草产业做大做强,让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立秋过后,在新密市岳村镇苇园村,返乡创业的张季冬,站在绿油油的艾草地里,盘算着未来的发展,脸上写满了自信。
据介绍,苇园村的一包包精美艾丝,被运往郑州站点后,乘上中欧班列,两周时间就可以到达西班牙客户的手中。一个村庄的民办艾草企业这么红火,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参观者更是羡慕不已。
今年42岁的张季冬,与艾草有一段传奇故事。2008年,他患脑瘫的大女儿经过治疗初愈后,医生建议用艾灸调理体质。于是,他坚持使用艾灸4年多,孩子的身体终于康复。因而,他对艾灸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下定决心创办一家自己的艾草企业,以守护更多人的身体健康。
2012年,他肩扛行李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边打工边了解艾草行业的市场信息。2014年,在众多朋友支持下,自己又贷款几十万元,张季冬在郑州创立河南百艾堂科技有限公司。20多个人在家搞生产,他一个人走南闯北搞销售,挤长途汽车、啃方便面,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就这样,经过8年摸爬滚打,他终于成为艾草行业的资深行家。
去年初,他回乡探亲,当看到村里部分农户依然困难,村里经济相当滞后时,他的内心很不是滋味。当即,他抱着造福群众、振兴乡村的梦想,决定返乡创业,成立千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动群众种植艾草,生产研发艾草产品。
夏雨初停,绿油油的艾草茁壮成长,散发淡淡清香。多少次,张季冬和村干部漫步艾草田,描绘着苇园村发展的宏伟蓝图。“目前村里种植艾草1200多亩,计划3年内达到5000亩。”村党支部书记赵振红自豪地说,种植艾草、加工艾草已成为广大村民致富的一个主要产业。
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行艾草深加工,不断拉长链条,提升附加值,建设规模化复合型企业。认准的事,说干就干,这是张季冬的秉性。为此,他经常与聘请的专家在一起,连续进行实验,昼夜攻关,研发出了布艺、日化、消毒、保健、食品5大系列、50多款产品。
如今,企业已经拥有了艾灸智能设备组装、艾草制绒、艾条艾柱卷制、艾草布艺加工等4条产线。为了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在艾草田地旁边,20多名主播通过抖音平台,与粉丝热情互动,使艾草产品源源不断地走进千家万户,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远销到欧洲的7个国家。
“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化妆类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使苇园村的艾草一跃成为著名品牌,企业也成了镇里的纳税大户。昔日落后的苇园村,如今也变成了全市的先进村。”岳村镇党委委员张平平由衷地感叹道。
“我66岁了,过去一直想出去赚点钱,可是没人要,现在我是村里的艾草分拣工,活儿很轻松,钱不少挣。”村民赵长江,每当说起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脸上都写满幸福,对张季冬感激不尽。
让年纪大的农民、村里的留守妇女力所能及地干点活,天天有钱挣,是张季冬多年的夙愿。据悉,当前他的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力已达400多人,其中100多人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艾草青青,艾香飘飘,随着苇园的艾草产业一天天扩大,广大群众获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该村群众仅艾草一项人均增收1500多元,今年有望实现3000元。
以真诚报答家乡父老,用行动书写创业故事。前不久的7月26日,在新密市“回归经济”大会上,张季冬讲述起自己如何创业、帮助广大父老乡亲增收致富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台下的观众报以长久热烈的掌声。
张季冬艾梦成真,反向创业成功,也得益于新密市出台的一系列吸引人才回归的优惠政策,多部门联合搭建的互动平台,给创业者营造的良好环境。
据统计,像张季冬一样,目前新密市返乡创业者,已达5000余人,其中在全国及全省享有盛誉的精英人才有160人,他们先后累计为家乡投入资金30多亿元,不仅拉动了一方经济,而且带富了一方群众,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