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点亮乡村振兴路

初冬时节正是农闲时分,大多乡村的田野广袤空旷,但在封丘县应举镇毛寨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西红柿大棚,给冬日单调的土地平添了几分亮色。

  

尽管气温比较低,但棚里却温暖如春,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上挂满了西红柿,长势喜人,预示着又一季的好收成。

  

“我种了一个4亩的大棚的西红柿,今年的价格不错,产量也十分可观。”11月28日,在毛寨村蔬菜大棚里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种植户左超广难掩喜悦之情。

  

2016年,左超广因为爱人的一场大病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成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通过小额贷款扩大了大棚种植面积,经过几年的摸打滚爬,积极参加镇里的技术培训,摸索出了一套种植西红柿的“良方”,依靠西红柿种植在2018年顺利脱贫。

  

如今,大棚由原来的竹竿结构换成了钢架结构,盖大棚也由手工人力操作升级为电动智能化,随着技术的提高、品质的提高,蔬菜大棚已成为他家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还有两亩零星地块,除冬季外也全部种植蔬菜,一年来纯收入五、六万元。

 

 

应举镇毛寨村蔬菜大棚内的西红柿

  

像左超广家这样的蔬菜大棚在应举镇毛寨村有一百多座,面积大的一个棚就占地20余亩,主要以种植西红柿为主。因为施有机肥、不打农药、水土适合,所以口感特别好,深受市场欢迎,毛寨村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招牌”。

  

“毛寨村没有闲人,包括留守妇女、老人们也都到蔬菜大棚内务工挣钱,全村人均纯收入两万多元。”毛寨村党支部书记申茂锁介绍说,村内的土质特别适合西红柿种植,这几年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毛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村民们种菜的劲头高涨,村内耕地共2700亩,近四分之一都建起了西红柿大棚。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又作出了新的部署,我对未来农村发展也充满信心,下一步,计划注册商标,走礼品包装进超市。”申茂锁信心满满地说,在毛寨村蔬菜大棚的带动下,周边前小寨、付里庄、闫小寨也开始发展蔬菜大棚。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规模化设施蔬菜种植园区,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优化种植结构,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提升蔬菜品质,通过绿色标准化种植,形成区域品牌。”应举镇党委书记刘清君介绍说,应举镇将争取引进蔬菜冷藏、销售、加工企业,加快蔬菜产业链延链补链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走出一条发展蔬菜种植、振兴乡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记者 刘亚鑫 通讯员 张志超 杨恒战)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产业振兴    农业科技    蔬菜大棚点亮乡村振兴路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