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种出好收成 共绘致富同心圆

乡村振兴网信阳讯 阳春三月,草木蔓发,罗山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氤氲着希望。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数千公倾田野上,放眼望去,田成方,渠成网,小麦、油菜绿油油,长势喜人,让人们看到丰收的希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周哲指导春耕生产图

 

2009年,在党的好政策下,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0余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产业+农户+电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线上线下全方位布局,已经行成上游有种植基地、科研实力,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实施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机械化全程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游拥有烘干、加工、成品能力,下游拥有电商、流通渠道,拉长了产业链条。

 

雁阵飞行,头雁最关键,在子路镇陈贵权就是这只“头雁”。陈贵权既是信阳市人大代表,还是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一线农机土专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农业强国”,而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90台套,天上飞的无人机,田里跑的智能播种机,尽显科技范,服务范围覆盖周边近2.5万亩。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最终要靠发展特色产业作支撑。驱动产业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改种后的“稻虾共作”稻米、再生稻、弱筋小麦、油菜、紫云英发展空间由此豁然开朗,利用冬日闲田扩种油菜,今年光紫云英就种植3200亩、小麦1500亩、油菜600余亩,轮翻耕作,人闲田不闲,更为集约利用耕地、增加农民收入蹚出路子,把合作社作为市、县农机、农业技术部门的示范基地,依靠市、县农技人员作后盾,围绕再生稻进行科学种田。大幅增加了稻米产量,再生稻一种两收,较常规稻多收稻谷400斤以上,增产达30%以上;大幅增加了收益,再生稻与一季春稻投入基本持平,再生季产量米质优、价格高,通常可亩增收500元以上;有效错开用工高峰,提高了人工、农机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实现了秸秆还田,提升了地力,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打造优质大米品牌,再生季米质特别优良,营养丰富,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大,实现了头季丰产、再生季多收的效果,每亩可以减损增收800元。 

 

 

成品“紫云英大米”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再生稻种植成功后,合作社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在陈贵权身边总跟着一群人,他们来自周边乡邻,正绕有兴致地听陈贵权讲解育秧种植技木和管理注意事项,与农户开展面地面的算帐对比,分析比较效益,提高乡邻种植粮的积极性。根据乡邻需求,积极为周边群众提供稻谷种子和优质肥料,极大地激发周边群众种植粮食的热情。“我是附近莽张槐店村的,听说种植再生稻收益不错,但天冷育秧温度掌握不好,所以来这里找‘田秀才’陈老师学习学习经验。”莽张镇槐店村杨伟说。

 

“农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的思路,陈贵权向周边乡邻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县农技人员利用其示范基地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与合作社共同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周边乡邻对硬盘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同时组织邻近脱贫户到育秧工厂和机插秧现场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基本实现“春签一张单,夏收一仓粮”。目前合作社新建的工厂育秧和机插秧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机械插秧、土壤配方施肥、生物除草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新工艺,从施肥、整地、播种、施药、收割、运输全部实行机械化。

 

“原来一年到头挣不到什么钱,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按天发工资,心里甭提多高兴。”子路镇长堰村江杨友常年在合作社务工。

 

 

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带动,提升农机服务水平。陈贵权致富不忘乡邻,有序组织水稻机插秧、机耕、机收服务跨村、跨镇、跨区作业,提高插秧机等机具使用效率。在春耕生产中与县农业部门共同组织多台耕整机、旋耕机投入春耕生产,由于速度快、收费低,颇受周边乡邻的欢迎,机耕每亩只需80元左右。同时,使用机耕为春耕生产赢得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解决当前劳力、畜力等不足的困难,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每年春节前,合作社陈总都会拉着满满一车优质大米和年猪到子路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新春祝福;去年疫情期间个人捐款10000元助力抗疫…”说到陈贵权做的好事,合作社负责人鲁春燕娓娓道来。

 

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按照“安心打工去挣钱,兴津农机代种田,耕犁插收机械化,合作共蠃谋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保姆式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辐射周边乡邻种粮土地12000亩,形成了万亩高产种植区域,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留守的村民,大多数年老体弱,缺文化、缺技术,陈贵权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付给周边群众务工工资约十万多元,增加农户收入。每年,承担子路村、朱湾村插秧水费、电费用累计10余万元,通过产业帮扶,到户增收,入股分红,目前扶贫资金全部按合同履行到位,带动周边朱湾村、黎楼村、子路村脱贫户172户461人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罗山县农机中心 杨军)

 

 

编辑:周香慧

 

 

 

 

 

微信扫码分享

首页    人才振兴    技能培训    抱团种出好收成 共绘致富同心圆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