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兴隆镇:阔步前进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乡村振兴网南阳讯 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农民脸上喜笑颜开……仲冬时节,兴隆大地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
这一年,社旗县兴隆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全镇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守底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叔叔,你了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申报政策没有啊?”这是腰庄村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经常问到的一句话。
“知道的。就是墙上贴的那张嘛,下面还有我们书记的手机号码,不懂可以问他的。”
“在每张‘明白纸’下面留下我的电话号码,不懂才好问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侯平勇说,“我们贴这个要让困难的老百姓真正有用,他们找到我们是信任。”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兴隆镇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大政治责任,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性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镇、村书记一起抓,充分发挥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作用,党政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组长,镇领导班子分包9个行政村,集中力量推动攻坚克难。
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探索创新“回头看”做法,织密织牢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持续开展干部入户大走访、各级交叉大检查、部门数据大比对、系统数据大分析、领导实地大核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定期集中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强化政策落实,不断提升基础保障水平。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家庭医生服务实现应签尽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定期开展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96.5%,自来水普及率91.71%。
一组组有力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如今,走进兴隆镇,幸福甜蜜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个人脸上。
抓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还要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
2023年,兴隆镇坚持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牛鼻子”。
——产业上,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材、烤烟、畜牧、蔬菜四大产业,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着力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质效。
——就业上,深化劳务协作,在广东、苏州等地设立11个劳务联络站,精准开展就业服务,采取招聘“一站式”措施、“点对点”输出,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
隆冬时节,腰庄村的洋葱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腰庄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项目奖补等措施强力推进全村产业转型,既能给农户土地租金、提供务工岗位,达成村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产业基地增加效益的双赢局面。
“我家一年能得8000余元的土地流转费,等洋葱种出来后,还可以来采摘、除草、施肥,赚些零花钱。”村民杨锦福高兴地说。
据了解,洋葱产业基地建设面积1000亩,每年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务工200人次以上,增加务工收入20万元以上,通过以葱兴业、以葱富民,铺就百姓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花开百姓富,美丽乡村处处景。当下,在兴隆镇,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
促振兴——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在腰庄村簪王自然村,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摆放有序,一个个别致的“小花园”“小菜园”郁郁葱葱,让人眼前一亮、心情舒畅。
为了实现“绿色打底、生态宜居”目标,兴隆镇在闲置的“边边角角、沟沟坎坎”上做起了文章,通过打造“一宅变四园”,让村民庭院有绿、开窗迎绿、出门见绿。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的行动原则,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兴隆镇党委书记贾志刚说。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2023年,我镇坚持以“和美乡村”为载体,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科学合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四抓四促”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作用,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兴隆广袤沃野上波澜壮阔地展开。(孟令帅)
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责任编辑:周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