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焕新生 富民增收助振兴

乡村振兴网南阳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南召县白土岗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以当地资源为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将瓜果蔬菜种植大棚、野菊花、中药材种植、山蜂养殖、白参菌种植、香菇种植、养牛、养驴、养猪等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特色产业经济上做足文章,为当地农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白土岗镇白东村建有8座瓜果蔬菜大棚,这些大棚于2022年11月建设,占地面积23亩,投入70万元。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一年四季轮流种植蔬菜、西瓜、甜瓜、草莓等,带动了48名群众务工,每座大棚预计年净利润4万元,一年该村集体净收益可达30万元。

 

走进白东村的一处大棚内,满身带刺的黄瓜头顶鹅黄色小花,掩映于青枝绿叶中,长势喜人,把整个大棚染得绿意浓浓,赏心悦目。

 

“我们种植的果蔬,村党支部给予了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只要把关产品品质,果蔬的销售不成问题。”该村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强满怀信心地说。

 

 

在白土岗镇桐梓村的350亩野菊花种植基地,金灿灿的野菊花竞相绽放。由于管理得当,移栽株株高近成年人身高,长势旺盛,收成喜人。

 

“在这里打工,离家近,工作简单,容易上手,时间还宽裕。每天负责收割菊花,一天能收入100元左右,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正在收割菊花的农户常清军说。

 

农户们忙于收割、打捆、转运,工作人员在一旁忙着安装分拣机、调试烘干机,大家脸上无一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劳动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丰收图。

 

 

据了解,目前野菊花种植基地占地350亩,亩均增收2000多元,带动了周边70余人稳岗就业。

 

此外,该镇还建有绿丰源中药材种植、白龙村山蜂养殖、付庄村白参菌种植、柳树沟村香菇种植等产业项目,其中绿丰源中药材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60亩,建设大棚100座,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白龙村山蜂养殖基地吸纳全村32户群众积极参与,养殖山蜂200余箱,年销售额40多万元;付庄村白参菌种植基地建设大棚11座,种植白参菌7万袋,带动30多名群众务工,基地年收益35万元;柳树沟村香菇种植基地建设各类大棚共140座,种植香菇40万袋,吸纳全村20多户群众积极参与,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河南村的养牛、碾坪村的养驴、杜村的养猪等也迅速壮大,不仅供应本县县城,也逐渐的销往外地市,闯出了新路子,打好了特色牌。

 

 

产业连着就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白土岗镇纪委书记杨本朝说:“我们将在监测帮扶、兜底保障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和‘就业增收’这个根本关键,发挥各村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地域特色品牌,通过抓产业、促就业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构建起乡村振兴完整产业体系,带动乡村振兴再发展、上水平。”(孟子梁)

 

 

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责任编辑:周香慧

 

 

 

 

 

首页    产业振兴    特色产业焕新生 富民增收助振兴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