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 推动文化传承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文化”。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如何让文化更“活”更“火”?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此发表真知灼见。

 

“今年春节假期,具有古典文化韵味的国潮与汉风为人们的假日生活增色添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拥入洛阳,大家身着汉服,游览洛邑古城,观赏璀璨花灯,欢度新春佳节。”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表示,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文旅发展的新亮点。

 

马珺介绍,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我省在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建成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便捷查询;推广智能导游、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让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印象深刻。“这一提法显示出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力度更大、范围更广。”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今年全国两会,顾万发提交了《关于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他认为,加强仰韶文化的保护利用,对于阐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讲解中国大河文明特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人、保护有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小作坊、走向市场并大放光彩。”全国人大代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李学武说,作为“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不断探索符合新消费习惯的市场供给,提升青年人学习传承水平,并在创作中融入展现时代风貌、有地域特色的元素,让文化产品走得更远。

 

“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旅游’是我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说。

 

郭爱和认为,要进一步创新非遗体验项目,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激发游客对非遗的兴趣;设计非遗主题路线,结合当地的非遗资源,提升游客体验和景点吸引力;开发非遗相关的文创产品等,推动当地相关非遗产业的发展;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 郭歌)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香慧

首页    文化振兴    加强文物保护 推动文化传承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