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有了“特效药”
茎基腐病有着小麦“癌症”之称。现在,这一病害终于有了“特效药”。
5月22日,小麦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观摩与交流培训会在位于新乡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日前,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推出的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经过大田试验检验,该所研制的专用药剂防治效果超过90%,真正意义上打破了茎基腐病“能防不能治”的被动局面。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一种新发、突发的植物疫情,小麦一旦染上,会导致分蘖减少、植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质量降低,并易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可达2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达60%以上。
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重大科技任务“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在对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分布区域、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优势种类等进行全方位探究后,成功筛选出一批小麦抗病品种,并研究出病害防治关键技术。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两种一晚一喷”(即抗病良种、药剂拌种,适期晚播,返青期喷药)的综合防控技术,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超过90%。中国农科院推出的这一新技术,使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从“有药能用”过渡到“高效对症”时代。
虽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高效药剂已在田间示范中显示出很好的效果,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茎基腐病的有效防治,还有赖于进一步技术推广。
“茎基腐病的初次侵染发生在苗期,但只能从茎基部观察发现,实际种植中到灌浆后期才会看到明显症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张昊说。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才是有效防治挽损的关键,而这也是举办此次培训交流会的原因。
当天的交流培训会,不仅有来自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还有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及多个省份的农业技术人员。
中国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交流培训会,便是希望提高农技人员对病害的认识,熟悉防控技术,在基层实际推广中,增强种粮群众的防治意识,保障茎基腐病能够被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据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目前正着手研制关于茎基腐病的智能化预报器,未来可集成到现有的智慧农田设备当中,用科技手段实现精确预测预报。(记者 赵振杰 全媒体记者 袁楠 通讯员 余晓建)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香慧